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当代经济学前沿大讲堂“制度与行为”专题研讨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2-06-02   来源:英国威廉希尔公司    浏览次数:

2022年5月28日,受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委托、由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和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共同主办的当代经济学前沿大讲堂----“制度与行为”专题研讨会顺利举行,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党委副书记陈宏伟出席会议并致辞,“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理事长姚洋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讲席教授、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长黄少安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龙小宁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卢现祥教授等参与圆桌研讨。主办方特邀三位优秀青年学者做主旨演讲,他们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李三希教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英国威廉希尔公司副院长韦倩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科学与政策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郑捷副教授。超过4000名听众在腾讯会议、微信视频号和学说直播平台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黄少安教授对会议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陈宏伟副书记在致辞中介绍了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发展现状,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汇聚合力,通过思想交流、经验分享、智慧碰撞,提出战略性、方向性、引领性的方案策略,共创更多的顶天立地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动制度经济学研究发展迈向新高度,携手为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姚洋教授代表基金会对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组织和承办会议表示感谢。他指出,中国的独特环境与实践,为制度经济学或者说新政治经济学领域提供了宝贵试验田,希望当代经济学家尤其是青年经济学家在该领域深耕细作、挖出金子来。

李三希教授的主旨演讲围绕数字平台反垄断的目标考量展开。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平台的垄断和反垄断问题成为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李三希教授及其合作者认为,反垄断兼顾多重目标会导致执法的低效率,加剧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反垄断宽松的后果并不是由于反垄断目标一元化;兼顾多元化目标让反垄断审查更加复杂,不符合强化反垄断的趋势。因此,反垄断制度设计的激励机制应充分关注“激励的外部性”和目标的“可衡量程度”,将经济目标和非经济目标分开。反垄断机构应集中精力关注经济目标,非经济目标诉诸其他尽可能减少扭曲竞争的其他政策工具,如税收转移支付、加强隐私保护法律、纠正行业监管机构的结构性偏差等。当然,目标一元化不等同于牺牲反垄断机构的灵活性和忽视竞争过程和市场结构。专注于经济目标并不代表只关注经济福利一个目标,而是在众多目标中确立一个明确的纲领性指标,让数字平台反垄断的努力方向更加清晰。

韦倩教授的报告围绕英雄及其演化展开,论证和阐释了灾难来临时英雄是如何促进群体维系的。研究主要关注英雄起源的演化之谜,探寻极端利他行为长期存在的合理性。通过模拟仿真构建人类社会的早期场景,给定随机的灾难冲击,发现富有牺牲和极端利他精神的英雄特征使得群体在竞争中有更大的概率获得存续。当群体具有的大量利他水平和具有英雄基因时战胜其他群体,从而获得长期存续。当然,当群体温和利他水平整体很高,使得繁殖的速度能够弥补灾难带来的损失时,英雄策略可能不会持续占优。此外,英雄策略占优概率与灾难发生概率呈现倒U型关系,在适度灾难的背景下英雄策略更容易帮助群体以较小的损失赢得生存的可能,而在灾难频率过高或过低时英雄策略并不总是胜出。此外,英雄基因并不一定是外生的,可能与文化等制度因素密切相关。

郑捷副教授分享了信任博弈的前因研究和机制研究的前沿问题,在此基础上集中汇报了请求制信任trust under request和威慑制信任trust with threat两种制度会如何影响单次互动、完全信息、单向信任和个体互动的信任博弈设定。通过2*2的巧妙实验局设计和参照点的引入,郑捷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发现,请求机制有利于增进社会信任,而威慑机制既有利于增进信任又能在公平考量维度增进互惠程度。威慑机制下,信任他人并且值得他人信任的个体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机制;而在没有任何机制的情况下,不信任他人且不值得他人信任的个体比例是最高的。这侧面验证的制度的行为约束和规范作用,随机分布个体在不同制度下的行为发生了显著性差异,即“好制度使坏人做好事,坏制度使好人做坏事”。此外,请求机制的影响可以概括为期望提升效应和请求满足效应。而与请求机制相比,威慑机制下的投资决策相对独立。

在圆桌讨论阶段,大家充分肯定了三位主旨演讲嘉宾的最新研究成果。

姚洋教授强调对中国现实问题的敏锐关注和深刻思考,勉励经济学研究者从现实中抽象出理论问题,回答时代之问,对经济学做出新的贡献。将多种研究思路结合起来,从现实中提炼出来更加显著的、持久的理论。中国学者处在世界风云变动和国内实践渐丰的时代,在未有之变局中应当更好的解释和解决经济学问题,从而做出具有影响力的、持久性的理论的贡献。

黄少安教授提出了关于制度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最基本的制度从长期来看是演化的,具体的制度从短期来看是可以构建的。总体来说,技术创新通过改变人的行为和行为空间从而呼唤和决定了制度创新。黄少安教授还汇报了近期围绕数字化经济进行的三项研究与思考:网络信贷和移动支付导致消费者突破了收入的、空间的、心理的三重约束,因此短期内能够刺激消费,会影响宏观经济变量;数字化技术背景下技术创新了导致相关的企业通过垄断平台而垄断数据进而垄断或者控制人的行为并实施垄断定价或者歧视性定价,深刻改变着垄断形式,是技术创新导致行为变化、呼唤制度创新的典例;数字化经济导致的生产要素的结构和相对重要性、从而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使得与高技术结合的人力资本及其所有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发生变化,公司出现了一股一票和一股多票的双重股权结构,需要从最基本的理论层面给予解释。

龙小宁教授对主旨汇报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点评,三篇主旨论文分别用理论分析、行为实验、仿真模拟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做出了丰富多彩的研究发现。共同回答了如何实现总福利的最大化的经济学经济问题和“人治”与“法治”之间调节的社会治理问题。龙小宁教授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期待经济学者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强调制度对于制度制定者和未来社会成员的深刻影响。

卢现祥教授强调了制度与信念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体制、制度方面的改变还存在一定滞后性。信念如何影响制度变迁或人类行为演变仍然值得辩证思考;我国改革主要集中于产权、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三方面,研究中国转型中的制度创新或行为演变中,马克思与中国制度的特点需要深入研究;制度性交易成本容易形成交易壁垒,需要观照普遍制度、特殊特制的问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良好秩序和统一市场的建立。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重心正在无声无息中发生深刻变化”。理论武装头脑,实践发展新章。本次经济学前沿大讲堂活动既是一场学术盛宴、也是一场高水平对话,对于启迪和引领青年经济学者、进一步丰富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解释和解决更多中国经济学问题提供了有效助益。

自2016年开始,当代经济学基金会就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推出一年一度的当代经济学前沿大讲堂活动,从多种视角讲解经济理论创新和经济学应用。研究当代经济学各流派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为普及现代经济学知识,推动中国经济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