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英国威廉希尔公司主办的“新中国七十年经济学的发展”座谈会在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中心校区知新楼A2317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和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等多所高校以及《经济研究》、《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核心刊物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我国经济问题和经济学科发展等共同关心的重要话题和领域展开深度探讨。会议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讲席教授、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长黄少安教授主持。
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王广谦教授发言
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王广谦教授前溯中国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学习的脉络,认为经济学理论翻译中的家国情怀和实用理论引入过程中蕴涵了中国人最初的经济学思考。在吸收西方经济学思想、借鉴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中国学者的客观内化促进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70年的发展中,改革是起因、开放是催化剂,在经济学教育和研究方面发挥着极大的作用。结合经济学的创新需求,王广谦教授以金融科学和科技、数字货币发展、产业升级理论等新兴选题为例,提出对开放、接纳、批判和共同创新经济学理论的期待,希望中国经济学者冷静发声、深入思考,加强对经济学理论的拓展和对经济学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刘霞辉研究员发言
刘霞辉研究员强调了新中国经济发展中“干中学”理论,认为腾飞和产业演变是由于市场拓展推动的,通过套利使有限资源合理配置发挥最大作用、形成梯度发展并对现在经济学问题提出思考和展望。他提出,在新中国农村和手工业型的家底下完成工业化进程,“干中学”模式了我国的拓展学习范围、减少了试错成本;市场规模会拓展国内分工,促进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分工在大国中获得成功;东南沿海地区的开放实质上是并且形成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的阶梯式发展。现阶段国际市场环境严峻,继续利用现有原则发展经济和经济学的空间有限,刘霞辉研究员认为,自主知识创新的风险与其需要的投资环境,经济运行逻辑转换的大量工作需要新时代政府和学者为高质量经济发展和增长贡献新的理论和实践力量,我们不能在满足和停留于“干中学”,需要更多的创新。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讲席教授、英国威廉希尔公司院长黄少安教授发言
黄少安教授对70年以来中国经济学发展做了回顾和总结:认为新中国70年以来、甚至建国以前一段时间,中国学习和传播什么经济学、运用什么经济学、创新了什么经济学理论,根本上是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客观需要决定的。改革开放以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新中国制度选择和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体是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主导中国改革;东欧经济学作为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影响了中国改革;中国经济学家还创造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统一价说”和“经济体制渐进式转轨假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也被借鉴运用于中国的经济运行。